欢迎光临林州市新时代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官网!
培训动态

培训课程

联系我们

电   话:0372-6834888

常主任:15637238004

呼主任:18567708005

王主任:15603838005

地   址:林州市龙安路476号

网   址:http://www.xsdhsjy.com

老照片:人工天河红旗渠,河南林州1973年

时间:2020-11-06 浏览:4579次

老照片:人工天河红旗渠,河南林州1973年

内容介绍

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,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,历时近十年。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,架设151座渡槽,开凿211个隧洞,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,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,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.6公里(山西石城镇-河南任村镇),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。 

1523332915677165

据计算,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,宽3米的墙,可纵贯祖国南北,绕行北京,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。1960年代河南林县引漳入林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(今林州市)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,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,被人称之为“人工天河”。  

据史料记载,从明朝正统元年(即1436年)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,共514个春秋,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,大旱绝收30多次。有时大旱连年,河干井涸,庄稼颗粒不收。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,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。

1523332923826005

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,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,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,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。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.5万亩,但水浇地只有1.24万亩,粮食产量很低,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。  

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,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,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,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。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.5万亩,但水浇地只有1.24万亩,粮食产量很低,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。  

1523332938521936

1959年10月10日,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,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号召。专门研究“引漳入林”工程。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,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全县只有150亩耕地、300万元储备金、28名水利技术人员。  

1960年2月,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(原称“引漳入林”工程),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,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。1960年3月6日至7日,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,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“红旗渠”,意思是高举红旗前进。经过十年奋战,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。

1523332944124391

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。1969年完成干、支、斗渠配套建设。至此,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。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,7月工程全面竣工。1974年,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,放映的一部电影是纪录片《红旗渠》。

老照片:人工天河红旗渠,河南林州1973年

2013年5月,经国务院批准,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,定名为“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”。这也成为河南省第8家被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县域获批经济技术开发区,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属首例。



豫ICP备17047492号-1

扫一扫

扫一扫

豫公网安备 41058102000236号